“珠穆朗瑪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?”“板塊構造理論真有趣!”“長大了我也要和我們國家的‘深海勇士’一起探索南海海底。”……近日,中科院院士、新疆分院院長肖文交的科普講座《滄海桑田——來自石頭的述說》在烏市113中的孩子們心中播種了科學的種子。
“遼闊大地,如同一本壓皺了的久遠的石頭大書,里面層層疊疊鐫刻著藍色星球億年間的每一次變動。”談到地質學專業,肖文交如數家珍,娓娓道來。“石頭的答案常藏于險峰,越過山嶺,才能有無限風光”他從山峰、高原和海山講起,在科普“板塊驅動機制”“大陸漂移說”“造山作用”等地質知識的同時,也用“褶皺”“斷層”“角度不整合”等各種巖層變形機理揭開了“滄海桑田”演變的神秘面紗。報告還重點介紹了老一輩科學家心系祖國,勇攀科學高峰的感人事跡,號召學生要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,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,努力成為棟梁之材,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。
講座圖文并茂,內容豐富,激發了現場學生對地質學的濃厚興趣,加深了學生對“胸懷祖國、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”等科學家精神的理解。在互動環節,肖文交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作了生動又科學的回答,互動氛圍十分活躍。
此次舉行的“童心向黨 喜迎二十大 培根鑄魂 科技向未來”科普講座是中科院新疆分院2022年科技活動周暨第十八屆公眾科學日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之一,活動同期還在尉犁縣第一中學、第二中學和第八小學等多個中小學開展,參與師生及公眾逾萬人。
中科院院士、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長肖文交作報告
合影留念